秋季是豬病多發季節,天氣驟冷及晝夜溫差較大是主要的發病誘因,除常見的病毒病以外,许多細菌病也在秋季機會性地入侵機體,導致發病率升高。下面就秋季常見疾病談談防治要點。
1 病毒病 1.1 猪瘟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,各年齡段均可發病,病死率高。病豬體溫升高,精神沈郁,嗜睡,食欲不振,便秘腹瀉交替發生,伴有結膜炎,耳根、腹部、股內側的細薄皮膚常有許多點狀出血或較大紅點。 防治:重點是規範引種,定期消毒,實施合理有效的免疫法式。對于發病豬或疑似病豬應立即隔離,可用抗豬瘟血清治療,或10倍劑量注射豬瘟疫苗,促使機體産生幹擾素,幹擾豬瘟病毒複制。未發病豬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,公豬年普免2次,母豬配種前7-15天注射,仔豬可根據場情選擇超前免疫或20日齡、60日齡各免一次的做法。 1.2 猪流感 由豬流感病毒引起,多發生在晚秋或氣溫突變的天氣,特征爲突發、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發熱、眼鼻流黏性排泄物、食欲不振等,多數病豬很快轉歸,常爲“百病之源”。 防治:重點是提高豬舍溫度,注重飼養治理和環境衛生。可用安乃近+柴胡+病毒靈+地塞米松磷酸鈉+青黴素進行治療。 2 细菌病 2.1 链球菌病 由致病性豬鏈球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,一般分爲敗血症型、腦膜炎型、關節炎型、心內膜炎型和化膿性淋巴結型。發病豬體溫升高,食欲不振,差异類型呈現出差异的臨床症狀。敗血症型和腦膜炎型較爲嚴重,死亡率高。 防治:因鏈球菌爲機會性侵入菌,重點是做好飼養治理、環境衛生和常規疫苗免疫。可免疫鏈球菌苗,流行季節無發病可用金黴素或土黴素拌料,有發病用磺胺間甲氧嘧啶、TMP和阿莫西林拌料。個別發病豬兩側分別較大劑量注射阿莫西林+氨基比林、磺胺間甲氧嘧啶+TMP。 2.2 仔猪黄白痢 仔豬黃白痢都是由大腸杆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,黃痢多發生于1~3日齡仔豬,白痢多發生于10~30日齡仔豬,主要症狀是下痢,兩種痢疾的糞便顔色差异,脫水而引起死亡,死亡率較高。 防治:重點是加強妊娠、哺乳母豬的飼養治理和環境衛生。母豬臨産前注射大腸杆菌疫苗,病豬注射粘杆菌素,同時灌服慶大黴素,未發病同臥仔豬灌服慶大黴素。母豬有乳房炎的應及時治療。 2.3 附红细胞体病 該病由附紅細胞體引起,差异年齡和品種的豬均易感,發病率和死亡率高,閹割後的仔豬最易發病,主要症狀是發熱、貧血、黃疸、食欲不振、全身多處出現紅紫,指壓不褪色等。 防治:重點是做好飼養治理和環境衛生,特別注意打耳號、斷尾、閹割等事情的器械消毒。流行季節飼料添加阿散酸或對氨基苯砷酸鈉,發病豬可用血蟲淨(貝尼爾)、新胂凡納明配合土黴素、四環素進行治療。 3 其他 3.1 弓形虫病 該病是由龔地弓形蟲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原蟲病,多發生于3~5月齡仔豬和母豬,臨床症狀與豬瘟、豬流感相似。 防治:重點是定期消毒、滅鼠,禁止貓狗等動物進出豬舍。發病豬一側肌注磺胺間甲氧嘧啶+TMP,首次加大劑量,另一側注射安乃近。 3.2 应激性腹泻 多發生于剛斷奶仔豬,秋季驟然降溫容易導致其發生。 防治:重點是提高豬舍溫度。發病豬注射慶大黴素,全群用氟哌酸拌料,飲水添加電解多維,嚴重脫水者進行補液。 總之,病原無處不在,加強飼養治理,定期消毒,合理免疫,科學養殖,精心護理才是預防和控制疾病的關鍵所在。 (來源:中國畜牧獸醫報) |
版權所有:深圳williamhill体育网页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
備案號: 粵ICP備16104644號
秋季是豬病多發季節,天氣驟冷及晝夜溫差較大是主要的發病誘因,除常見的病毒病以外,许多細菌病也在秋季機會性地入侵機體,導致發病率升高。下面就秋季常見疾病談談防治要點。
1 病毒病 1.1 猪瘟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,各年齡段均可發病,病死率高。病豬體溫升高,精神沈郁,嗜睡,食欲不振,便秘腹瀉交替發生,伴有結膜炎,耳根、腹部、股內側的細薄皮膚常有許多點狀出血或較大紅點。 防治:重點是規範引種,定期消毒,實施合理有效的免疫法式。對于發病豬或疑似病豬應立即隔離,可用抗豬瘟血清治療,或10倍劑量注射豬瘟疫苗,促使機體産生幹擾素,幹擾豬瘟病毒複制。未發病豬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,公豬年普免2次,母豬配種前7-15天注射,仔豬可根據場情選擇超前免疫或20日齡、60日齡各免一次的做法。 1.2 猪流感 由豬流感病毒引起,多發生在晚秋或氣溫突變的天氣,特征爲突發、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發熱、眼鼻流黏性排泄物、食欲不振等,多數病豬很快轉歸,常爲“百病之源”。 防治:重點是提高豬舍溫度,注重飼養治理和環境衛生。可用安乃近+柴胡+病毒靈+地塞米松磷酸鈉+青黴素進行治療。 2 细菌病 2.1 链球菌病 由致病性豬鏈球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,一般分爲敗血症型、腦膜炎型、關節炎型、心內膜炎型和化膿性淋巴結型。發病豬體溫升高,食欲不振,差异類型呈現出差异的臨床症狀。敗血症型和腦膜炎型較爲嚴重,死亡率高。 防治:因鏈球菌爲機會性侵入菌,重點是做好飼養治理、環境衛生和常規疫苗免疫。可免疫鏈球菌苗,流行季節無發病可用金黴素或土黴素拌料,有發病用磺胺間甲氧嘧啶、TMP和阿莫西林拌料。個別發病豬兩側分別較大劑量注射阿莫西林+氨基比林、磺胺間甲氧嘧啶+TMP。 2.2 仔猪黄白痢 仔豬黃白痢都是由大腸杆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,黃痢多發生于1~3日齡仔豬,白痢多發生于10~30日齡仔豬,主要症狀是下痢,兩種痢疾的糞便顔色差异,脫水而引起死亡,死亡率較高。 防治:重點是加強妊娠、哺乳母豬的飼養治理和環境衛生。母豬臨産前注射大腸杆菌疫苗,病豬注射粘杆菌素,同時灌服慶大黴素,未發病同臥仔豬灌服慶大黴素。母豬有乳房炎的應及時治療。 2.3 附红细胞体病 該病由附紅細胞體引起,差异年齡和品種的豬均易感,發病率和死亡率高,閹割後的仔豬最易發病,主要症狀是發熱、貧血、黃疸、食欲不振、全身多處出現紅紫,指壓不褪色等。 防治:重點是做好飼養治理和環境衛生,特別注意打耳號、斷尾、閹割等事情的器械消毒。流行季節飼料添加阿散酸或對氨基苯砷酸鈉,發病豬可用血蟲淨(貝尼爾)、新胂凡納明配合土黴素、四環素進行治療。 3 其他 3.1 弓形虫病 該病是由龔地弓形蟲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原蟲病,多發生于3~5月齡仔豬和母豬,臨床症狀與豬瘟、豬流感相似。 防治:重點是定期消毒、滅鼠,禁止貓狗等動物進出豬舍。發病豬一側肌注磺胺間甲氧嘧啶+TMP,首次加大劑量,另一側注射安乃近。 3.2 应激性腹泻 多發生于剛斷奶仔豬,秋季驟然降溫容易導致其發生。 防治:重點是提高豬舍溫度。發病豬注射慶大黴素,全群用氟哌酸拌料,飲水添加電解多維,嚴重脫水者進行補液。 總之,病原無處不在,加強飼養治理,定期消毒,合理免疫,科學養殖,精心護理才是預防和控制疾病的關鍵所在。 (來源:中國畜牧獸醫報) |